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李
编辑|小娄
《生万物》开播了!
作为杨幂备受瞩目的转型力作,这部剧从立项到开播一直话题不断。
顶着“85花能否撑起正剧”、“流量明星能否驾驭厚重年代剧”的双重质疑,杨幂这次交出的答卷究竟如何?
短短几集,似乎已经给出了初步答案。
开播即热:数据亮眼,节奏稳扎稳打
《生万物》的开播成绩单,在当下的剧集市场里算得上相当亮眼。
还没开播,预约就已经达到200W,开播一天更是直接拿下收视第一。
不仅在传统收视端取得了开门红,在网络平台的热度也迅速攀升,首播当日便强势冲上多个榜单前列。
更难得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围绕剧情、演技和制作质感的讨论占据了主流,而非仅仅聚焦于明星八卦。
观众被吸引进来,并愿意留下来讨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集本身扎实的叙事节奏和对时代氛围的精准把握。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鲁南农村,讲述的是农民与土地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纽带,以及在时代洪流与封建桎梏下个体的挣扎与成长。
不似其他年代剧的慢节奏,《生万物》前几集节奏就非常吸引人。
地主宁学祥的强势专横、封建婚姻制度下女性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宁绣绣从锦衣玉食的大小姐瞬间被推入贫苦深渊的剧烈转折。
剧情推进堪称高效,冲突环环相扣,没有冗余的铺垫,也没有为了制造冲突而强行狗血。
它将观众迅速拉入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生活艰辛与人性挣扎的真实语境中。
这种“稳”和“实”,恰恰是当下许多披着年代剧外衣、实则内核悬浮、节奏拖沓的“流水线产品”所欠缺的。
不少观众反馈:“剧情不磨叽,人物立得住,看着有代入感。”
服化道细节的“笨功夫”
一部好的作品,显然离不开落地的服化道。
而《生万物》能让人迅速“入戏”,其精良且极度接地气的服化道功不可没。
它没有追求时下流行的“伪精致”或滤镜美学,而是扎扎实实地把力气花在了“还原真实”的笨功夫上。
这份用心,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比如,在穿衣上:贫富差距在衣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眼就能看到阶级差异。
费家作为相对富裕的家族,女眷的衣裳料子明显讲究,棉服厚实挺括,花纹繁复精致,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金银或玉质的首饰点缀其间,显示出生活的优渥。
而封家则是另一番光景:衣物基本是粗布制成,颜色灰暗沉闷,棉袄臃肿且走线粗糙,线头随处可见,一看便是自家手工缝制或穿了许多年的旧衣。
连主角绣绣从富家小姐到贫家媳妇的身份转变,也清晰地反映在服饰的褪色、磨损和朴素化上。
在吃上面,这部剧也十分讲究。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一顿饭便能见阶级、知冷暖。
封家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饭桌上多是粗粮糊口,难见荤腥。
而费家的餐桌上,则摆满了具有浓郁中原农家特色的食物:金黄的小米粥冒着热气、暄软的白面馒头、炖得软烂的鸡肉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菜式,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就是丰盛的象征。
镜头对食物的呈现朴实而诱人,让屏幕前不少观众,尤其是熟悉北方饮食的观众直呼“真实”、“有家的味道”。
住的层面,剧组也力求真实。
为了捕捉最真实的齐鲁乡土风貌,剧组摒弃了千篇一律的影视城,选择深入山东临沂、日照等地的乡村进行实景拍摄。
镜头里,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平原、秋收后裸露的金黄色土地,将观众一秒拉进那个年代。
农舍的搭建也绝非敷衍,据说每个屋子的结构、朝向、内部的土炕、灶台、农具摆设,都经过历史顾问和美术团队的精心考证与设计。
墙上糊的旧报纸、窗户上贴的窗花、角落堆放的柴火,都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出行工具的布置,也十分用心。
那个年代的闭塞乡村,别说汽车、自行车都是稀罕物。
日常出行基本靠双脚,婚嫁大事则离不开轿子。
剧中绣绣出嫁乘坐的花轿,红布包裹,四角挂着大红花,由四个壮汉抬着,是那个时代婚俗的重要符号。
驴和马则是重要的运输和代步工具,剧中人物骑驴赶集的场景,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
这种对交通方式的还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
对服化道的用心,观众看得到,也自然更愿意看下去。
老戏骨云集
服化道是壳,演员的表演才是赋予作品灵魂的关键。
《生万物》的选角和表演,尤其是核心人物杨幂的表现,成为剧集开播后最受关注也最具讨论度的焦点。
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杨幂是适合这个角色的。
因为杨幂饰演的宁绣绣本就是富家小姐,和杨幂的气质很符合。
但对于杨幂而言,角色的挑战在于从云端跌落泥沼。
前几集中,绣绣境遇因一系列意外急转直下。
父亲宁学祥为保地契不惜牺牲女儿幸福、初恋恋人面对强权无力抗争选择背叛。
杨幂在处理这几场重头戏时,表现出了难得的层次感和克制感。
没有夸张的嘶吼,而是眼眶瞬间通红,强忍的泪水在打转后无声滑落,眼神里交织着难以置信的震惊、被至亲背叛的锥心痛楚。
尤其是得知父亲最终决定后,她独自瘫坐在冰冷房间里,眼神空洞望着窗外的那个长镜头,将万念俱灰的窒息感传递得很到位。
这种内敛而克制的痛苦表达,相较于她过去一些偶像剧中外放甚至略带模式化的表演,显得更真实、更接地气,也让观众能真切地代入绣绣的悲怆命运。
有观众评论:“这次杨幂的眼里有东西了。”
当然,老戏骨的加入无疑为这部剧奠定了基调。
不管是倪大红,还是秦海璐,亦或者是林永健,演技都是当之无愧的好。
也带动了年轻演员,比如欧豪、邢菲等人。
总体来看,这些年轻演员的表现也都在水准之上。
而演员的演技,也是剧集品质最有力的保障。
杨幂的“背水一战”:从质疑漩涡到破茧契机
当然,这部剧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女主角杨幂脱不开关系。
《生万物》对杨幂的重要性,几乎可以用“背水一战”来形容。
回看其近几年的作品轨迹,尽管依然保持着顶级的关注度,但争议、质疑与作品口碑的下滑一直如影随形。
备受期待的S+级古装大制作《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播出后无论热度还是口碑都远未达预期,造型、演技再次成为吐槽焦点。
与公认的演技派秦昊搭档的年代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非但未能成为其转型的跳板,反而遭遇了对其演技更为集中的批评。
因此,《生万物》的出现,被外界视为杨幂演艺生涯中一次至关重要的“破局”尝试。
这个角色和杨幂此前饰演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再是一个靠“美貌”、“人气”或“飒爽人设”就能轻松过关的角色。
从前几集的表现来看,杨幂这次显然拿出了更谨慎、更投入的态度。
虽然尚不能说“脱胎换骨”、“演技炸裂”,但她努力收敛过往一些程式化的表情和小动作,确实有进步。
这份“用心”和“求变”的姿态,观众是能清晰感知到的。
至少,这个开端,让人愿意暂时放下过往的成见。
目前,这部剧好评不少,接下来就看后续的表现能否真正满足观众期待了。